close
10,000個亞洲飯碗 專找台灣人! 內容由 商業周刊 提供 文:林宏達 二○○八年,你的工作機會在哪裡? 現象一,日本工程師荒: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晚上,台南成功大學國際會議中心第三演講室,燈火通明,日本東芝正在此進行人才招募,目標是剛畢業的台灣工學院研究所畢業生,這是東芝第二年來擴大在台灣辦說明會找人。東芝(Toshiba)將出機票把初步合格者送至日本面試,錄取者將成為正式研發人員,起薪約合新台幣五萬九千元,是台灣大學畢業生起薪的兩倍。 現象二,紐西蘭農業人力荒:今年,紐西蘭全球最大人力資源公司藝珂(Adecco)在台招募六百位三十一歲以下年輕人,到當地採收水果。藝珂台灣總經理陳玉芬表示,這是台灣藝珂第一次接到紐西蘭藝珂委託專案。若以一天摘採五簍水果計算,月薪近新台幣八萬元。 現象三,新加坡製造業人力荒:今年,台灣藝珂還接到新加坡分公司的人力需求通知,誠徵通英文、海上挖泥的吊車工人,月薪新台幣十三萬。 現象四,杜拜、中國機師荒:去年十二月,四川航空從台灣挖角的二十六名機師正式上線,每人稅後月薪加上房屋津貼,每月收入約新台幣二十六萬,是台灣機師的一‧三倍。而位在杜拜的阿酋航空(Emirates Airline)甚至打出月薪一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二萬元)的高薪,計畫招募一百名正駕駛,三百名副駕駛。 現象五,澳門服務業人才荒:去年,澳門永利酒店來台找大學畢業生,擔任服務生或發牌員,起薪新台幣三到五萬。 這些現象,勾勒出亞洲人才荒的樣貌。 《經濟學人》(Economist)點出此趨勢:「這似乎很奇怪,在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地方,企業主最大的問題竟然是缺人。」亞洲缺人才的效應,如今外溢到台灣,成為台灣人的新工作機會。根據一○四人力銀行統計,去年,中國以外的海外工作職缺遽增四二%,中國的職缺也成長八‧三%,兩者的人力需求成長幅度均創歷史新高。 亞洲人才荒:人力需求成長創新高 成了台灣人的新工作機會 到底亞洲有多缺人?根據本刊收集國內指標型的人力仲介公司資料顯示,目前,亞洲各國登台找人的職缺筆數高達七千二百二十一個,需求人數超過一萬人。其中,除了中國是主要需求地以外,越南、香港是第二大熱門地點,其次則為日本、紐西蘭、澳門等。 這張需求表就像亞洲經濟的心跳圖,反映亞洲各國經濟的熱點。中國金融、外貿、製造、工程、網路產業都缺人才;香港和新加坡銀行業也在鬧人才荒;而越南則缺電信、生產的技術人才;工程研發人員則是全亞洲都缺。 「現在,在亞洲找工作要比去美國容易,」台大商研所所長郭瑞祥觀察,這幾年歐美保護主義抬頭,加上經濟成長減緩,他觀察到學生們從美國回流亞洲發展的比率持續增加,「往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跑的人越來越多」。綜合麥肯錫、萬寶華、《經濟學人》等機構的資料分析,這波亞洲人才荒的類型有三:一、新興市場起飛的人力需求;二,各國產業政策的更新;三,特殊人力斷層的結構需求。 首先,新興市場起飛的人才荒,約占這波人才荒的九成以上因素,其中,中國更是大宗。 中國現場:供需缺口差逾十倍 拿一、兩倍薪水搶專才 譬如,隨著中國航空業發展,《經濟學人》預估,中國到二○二五年時,需要機師將達到四萬名,平均每年需要二千二百名機師。現在,北京到上海的航線班班客滿,中國航空公司想買更大的飛機,卻被中國官方擋下,因為合格飛行員不足,如果大量採購飛機,恐怕上得去、下不來。而一個有經驗的機師,需要至少新台幣一千萬元和數年時間訓練。因此,現在中國的航空業正在全世界挖人,台灣機師因有語文優勢,自然是重點挖角對象。 金融業,是另一個熱點。以精算師為例,目前中國只有約七十個精算師,未來五年,中國保險業擴張還需要五千名精算師,目前一個有經驗的精算師,年薪可達人民幣兩百萬元(約合新台幣八百九十萬元)。 金融銷售人員,也很熱。中國股市正熱,各金融機構擴張需求很大,但中國中階經理人的離職率高達二九%,基層員工也有二○%,沒人敢花大錢訓練員工,人才供需缺口極大。 從挖角的行情也看得出這股人才荒,一○四獵才派遣事業群副總經理晉麗明說,在台灣有帶信用卡發卡團隊成功經驗的經理,在對岸年薪高達新台幣兩百萬到五百萬元;有專業證照和五年經驗的基金經理人,年薪也是三百萬起跳。晉麗明說,能帶兵打仗的幹部,行情約台灣的一‧五到兩倍。 在新加坡、香港,金融業同樣缺人,尤其大中華區崛起,新加坡藝珂銷售總監陳彩燕說,在新加坡徵人,第一句話先問:「你會不會講華語?」 律師、醫師也嚴重缺人,在中國,十三億人口目前只有十二萬名律師,比一整個加州的律師還少七萬人。至於醫師,《經濟學人》分析目前中國只有四千名全科醫師,但未來若開放五百萬人的地區要有一家醫院,就至少還要十六萬個醫師。因此,去年中國開放台灣醫師考照時,就吸引不少台灣醫師報考。 在研發人才部分,根據藝珂報告指出,目前中國只有六十萬研發人才,到二○一○年,需求會增加到一百萬人,每年還有十六萬人的缺口。尤其在半導體領域,中國甚至於去年,在廈門開設IC設計園區,隔海對台灣工程師招手。南韓三星(Samsung)也於去年底,祭出「配房、配車、教育津貼」等優厚福利,來台招募半導體業中高階人才,去年從台灣聘雇了十位以上的半導體人才。 在流通業人才方面,根據中國第一大求職網站——前程無憂網最新調查,二○○六年進入中國的流通業者逾一千家,大陸流通業可說「一將難求」。因此,一個流通業的總監位階人才在中國的行情約年薪人民幣八十萬到九十萬元,挖角的薪水可達台灣的一‧五到兩倍。光是去年,一○四人力銀行就接到五、六十件找流通業人才的委託案,連國際大企業如Wal-Mart也來台灣找大批採購,「人數不限」。 外貿人才、英文人才也十分缺乏。藝珂報告也指出,每年中國只有一○%大學生英文程度符合外商需求,二○○五年時,中國自己訓練的人才只有二十三萬,到二○一○年時,即使加上海外回來的人才,人數也只有七十萬。 二,各國新產業政策的人才荒。譬如,目前新加坡政府正在全力發展半導體、生化、光電、博弈、金融等五大產業,預計在二○一五年以前開花結果。其中,新加坡開放賭場,希望能吸引一千七百萬觀光客,成為該國產業的火車頭。在金融方面,更研擬取消遺產稅等賦稅,希望能取代瑞士成為有錢人的秘密基地。這些都造成新的人才缺口。特別是半導體、光電產業,台灣人才都具有相對優勢。 陳玉芬說,新加坡的薪水可達台灣的一‧五到兩倍,在台灣,總經理薪水新台幣四、五百萬元就算不錯,但在新加坡,兩千萬年薪者比比皆是。 三,人才斷層的特殊缺口。日本人力派遣公司愛達翔研(Altech Shine Company)業務經理市村貴彥表示,一九九○年代日本泡沫經濟時,各大公司都緊縮用人政策,不敢招聘員工,「現在公司裡幾乎看不到二十八到三十五歲的人。」而這幾年,占公司人數最多的戰後世代開始退休,「因此各公司一開缺,甚至一次補上幾百名的職缺」。 日本現場:工程師斷層 大退休潮來臨,徵人常以數百人計 《日經周刊》(Nikkei Weekly)就分析,日本缺乏軟體工程師的嚴重狀況,甚至會動搖日本最重要的電器產業。一支手機研發成本中,有七成來自軟體;一台新型的DVD錄放影機,軟體功能比過去要複雜兩百倍;但日本目前只有十九萬軟體工程師,日本政府估計,目前日本至少短缺九萬名軟體工程師。 因此,從二○○五年起,日本打破過去人才鎖國的政策,對國際白領打開大門。譬如,愛達翔研從三年前開始,就在青島設立專門學校,訓練當地工學院畢業生到日本工作。過去三年,從中國訓練派到日本的工程師,人數成長了六倍。然而,「我們認為,台灣人的文化和日本更接近,所以到台灣來找人,」市村貴彥說。 澳洲現場:護士奇缺 列入最優先技術移民名單 此外,在澳洲,因為澳洲新一代不願從事比較勞力的工作,護士等專業人才告急。《雪梨前鋒晨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就估計,因為缺乏護士,澳洲二一%的醫院必須雇用超時工作的護士。去年時,澳洲訓練的護士,只能供應澳洲七成的需要。到二○一○年時,澳洲短缺的護士數目將達到四萬人。因此,澳洲政府把護士列為最優先的技術移民名單中。在澳洲,一個執業護士每週上班三十八小時,一年就能賺進約合新台幣一百二十二萬元的薪水。 上述現象,說明亞洲的新就業機會。 對台灣來說,什麼樣的人可搭上這班就業列車?如果是技術工作者,像護士、廚師等,「懂英文又有技術力的人已經不多,願意出國的人更少,」因此,這個市場是「有坑,卻沒有蘿蔔」。 對台灣工作者而言,兩種人最有機會:一、剛畢業的大學生;二、有八年以上經驗的中階以上專業人才。因為,日本等國際企業,現在需要年輕的工科學生,填補研發人員的缺口。再者,新興市場各國,因為經濟崛起,亟須複製台灣製造、科技產業的經驗。 因此,有「關鍵經驗」,能夠將台灣經驗移植到其他國家者,是最可能被挖角的人,但這機會不限於高階主管。「如果你是經理,但你懂某個重要的流程,就有可能有人挖你去,複製這個流程。」 市場需求:複製台灣經驗 社會新鮮人及中階專業人才吃香 今年三十二歲的遠東飯店餐飲營運經理梁傑,就是受益者。之前他在遠東飯店服務時,只管理其中一家餐廳。然而,二○○六年時,他與一位外籍顧問共事一起設計旅館標準作業流程,後來,那位顧問被挖角到杜拜當高階經理人,梁傑也一同前往,月薪從五萬漲了一倍,並由公司負責住宿、交通。更重要的是,他的工作更具挑戰,負責整個集團橫跨阿拉伯地區二十幾家旅館共用的餐廳標準作業流程。 在當地,他必須跟二十多位總經理、餐飲總監協調,每次討論一字排開,梁傑的位階最小,但他從倒水的動作、上菜的服務次序,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拆解,直到說服二十幾個總監都蓋章才算數。「難就難在決定哪些地方要堅持,你才能在每個不同旅館,讓客人感覺得到的是一致的服務。」 「這個大工程,花了我八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但這也是他得到最寶貴的關鍵經驗。後來,他因為準備結婚回台灣,也因著杜拜經驗,被老東家重用,管理遠東飯店所有八家餐廳的服務。「杜拜光是今年要開的飯店,就有十家,」梁傑說,以一家五百名員工的規模計算,十家就需要五千名新員工加管理人才,他當初服務的旅館集團也計畫再開二十家新的飯店,人才根本不夠用。「我還想再出國工作」梁傑說。有了不同文化的經驗,他跟未婚妻討論,結婚後考慮把家搬到國外,再出國工作。 前光寶工業設計師蔡嘉源,也因為在台灣科技業的關鍵經驗,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搶手人才。二十五歲的蔡嘉源,香港專科學歷,原本是鐘表設計師,跳槽至光寶設計部門後,他學會如何跟台灣工程師一起合作,設計新的電子產品,拿到國際設計大獎iF、Red Dot等。與光寶約滿後,被杜拜電子公司挖角,薪水翻了一倍。不到一年,另一家手機大廠的歐洲設計中心,又挖他到倫敦。除了傑出的設計表現、中英雙語能力外,最大優勢在於,他有與世界製造基地——亞洲代工廠溝通的優勢。 「在倫敦團隊,會說中文的人,只有我一個人在亞洲工作過,」他說。雖然手機是歐洲人發明的,但是亞洲強大的製造能力,讓手機大廠現在都集中在亞洲,連歐洲手機公司都想找亞洲人才去工作。 國際洛桑管理學院(IMD)教授佩珀爾(Maury Peiperl)的一份研究指出,從二○○○年到二○四○年,隨著全球化的進展,跨國人才的需求,第一波是「企業外派人才」為主,各公司把人外派到新興市場卡位;第二波則是「在地人才」的移動,此時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外派幹部會被在地人才取代;第三波,則是真正的「國際人」(global citizen)崛起時代。在這階段,有跨國經驗的外派人才,隨著經驗累積、個人生涯規畫,會自己選擇在各個國家移動,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他的研究預測,到二○四○年時,絕大多數的跨國企業人才,都將屬於「國際人」。陳玉芬認為,這波亞洲的人才荒,產生的新市場將刺激更多人成為科技人。在第三波裡,人才和資金一樣,「哪裡有市場,人才就往哪裡去」,如果有關鍵經驗,全世界都會要你。像iPhone出現之後,觸控面板大紅,全世界都要找懂觸控面板的工程師;太陽能崛起,歐洲對太陽能技術人員的需求,也是求才若渴。 「技術人才、有跨國工作經驗、高階管理經驗的人才,都有機會,」她指出,像台灣的電子業人才,是有國際競爭力的;台灣的傳統產業,技術不斷在提升,技術密度很高,人才也很有競爭力;亞洲金融業需才孔急;光學、太陽能、甚至貿易人才,都有市場。 而在這波亞洲人才荒,台灣人的優勢何在?台灣人才的機會在於,因為語文力而衍生的橋樑角色。因為中國崛起,台灣人同時會中、英文,可與國際接軌,又可協助國際企業打進中國市場,成為搶手人才。 台灣人優勢:懂中英文 了解亞洲代工運作、也較可靠 其次,跟中國比起來,台灣人的國際觀強,可信任度高;跟星、港人才比較,台灣人的中文好、執行力高。像日商上市人力資源公司寶聖納(Pasona),最近就剛幫日商企業找到一個中日文極為流利、又熟悉兩岸三地市場的人,由他負責做兩岸三地的溝通橋樑,這個位置,一年價值新台幣四、五百萬。 不過,台灣人普遍的缺點是,跨國工作的企圖心不夠強,「其他國家的人,很積極跟我們接觸,但我從來沒有收到過一張台灣來的履歷表,」陳彩燕說。尤其對技術人員來說,英文力仍是最大的關卡,如果願意克服語文障礙,也有意願出國,像護士、廚師等,都有機會在海外找到工作。 亞洲專業人才荒,對台灣工作者是個新機會。雖然官方公布:去年大專以上的失業人口創歷年新高;雖然一○四人力銀行統計,去年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成長幅度一‧四%,低於物價漲幅,實質薪資呈現負成長。但是「內冷外熱」,外國正在向你招手。當別人來買你過去的經驗時,除了金錢價值外,你該思考,這能否讓你取得更上一階的「關鍵經驗」,你應該由此培養出未來的關鍵經驗,如此,路才會越走越寬。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